中国农商行网

首页 > 金融研究

百校之父”田家炳辞世 将总资产80%用于慈善事

发布时间:2019-02-19 19:37:48
 


“百校之父”田家炳辞世 将总资产80%用于慈善事

 

浙大田家炳书院

 

“百校之父”田家炳辞世 将总资产80%用于慈善事

 

  浙江在线7月11日讯(浙江在线记者 王湛 通讯员 马雯欣)昨天,田家炳基金会官方网站发布《田家炳博士讣告》:备受尊敬的田家炳博士,于今天上午安详辞世,享年99岁。

  随后,浙江大学官方微博也发文悼念: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捐助教育事业以来,田家炳在全国范围内累计捐助了93所大学、166所中学、41所小学、19所专业学校及幼儿园、大约1800间乡村学校图书室。以“田家炳”命名的学校或学院遍及所有省级行政区,他因此被誉为“中国百校之父”。感谢您为浙大西溪校区捐赠田家炳书院!先生一路走好!

  田家炳书院位于浙大西溪校区,也就是杭州人眼中的“老杭大”。进入校园后不远,右边一幢端庄古朴的黄色建筑,就是田家炳书院了。这栋楼是学生们上课、自习最常去的地方。伴随了一届届浙大学子的青春,很多时候,学生们相约自习,都会说:去田家炳吧!这个名字、这栋楼,与浙大校园,早已融为一体。

  昨天,知悉田家炳先生辞世,许多浙大校友都发了怀念文章。

  通过一幢教学楼

  浙大学子记住了他的名字

  “田家炳书院是我的大学时代的主教学楼,上大课、夜自习几乎都在那里。据说,在亚洲金融风暴后,田家炳先生在83岁高龄时把居住了38年的价值过亿元的别墅以5600万元的价格出售,自己住到了几十平方米的公寓里,目的只是为了兑现对内地教育的捐赠承诺。他不是香港最大的富豪,但浙大学子通过一幢教学楼的名字记住了他。”昨天,在得知田家炳先生去世的消息后,浙大校友“一方”发朋友圈说。

  浙江大学西溪校区的田家炳书院,是学生们上课、自习最常去的地方。这栋楼伴随了一届届浙大学子的青春,很多时候,学生们相约自习,都会说:去田家炳吧!这个名字、这栋楼,与浙大校园,早已融为一体。

  浙大汉语言文学大二的学生小马,傍晚得知消息的时候,正好在田家炳书院准备第二天的期末考试。“有点空落落的感觉,我觉得这幢楼象征着先生的奉献精神,之前有看过资料,田先生说用田家炳冠名捐建的学校和建筑,是为了更好地激励自己,认真办教育,无愧于心。”

  其实,很多浙大新生,起初都很奇怪这幢教学楼的名字。“在这幢楼里上课和自修数年,快毕业才知道,这是一个人的名字。”浙大新闻系的毕业生小陈说,“感谢先生,在西溪校区四年,学习生活谈恋爱,每天都在这座楼前走过。”

  “看到田家炳先生去世的消息,我们非常悲痛,田先生为中国教育捐助了很多的学校和建筑。我以前在浙大西溪校区的田家炳书院上课,每当看到田家炳书院这几个大字,内心充满了对田先生的敬仰,我们要铭记田先生对中国教育事业的爱,积极投入到教育事业中去,为中国的教育事业作出自己的一点贡献,不辜负他老人家对中国教育的热忱和希望!”浙江大学教授苏德矿说。

  书院由田家炳先生

  捐资800万元建造

  在田家炳书院内部,有一则建筑背景介绍:

  “……承蒙香港爱国人士田家炳先生慨然捐资八百万元人民币,襄建书院。一九九七年百年校庆之日奠基,一九九九年落成。书院位于本校西溪校区,主楼高八层,一万二千平方米,画栋飞云,层檐耸翠,端庄古朴,典雅明丽,融民族风格与现代气派于一体。”

  介绍上同时写着:“书院之兴建,将以兼容并包为方针,以化育人才为指归,切磋学术,砥砺德行,敬爱师友,激扬精神,诚为莘莘学子进德修业之宇也。田家炳先生籍广东大埔,家学渊源,书香世第,赤子丹心,志存高远。先生多年来斥资数亿人民币,兴办与资助教育、文化、科技、慈善事业。先生之举,乃一腔爱国热忱使然。重教兴学,百年大业;敦品励行,作人为先。先生铭标星座,功在后世,履仁积德,泽被神州。我校为彰盛德,特将田先生令名颜诸书院。以期楷模当代,策励来兹。”

  致力于教育慈善事业

  源于童年经历

  田家炳18岁远赴越南推销瓷土,1939年转往印尼从事橡胶业,1958年举家迁居香港,在屯门填海造地建起田氏化工城,逐步奠定了香港“皮革大王”的地位,曾任香港田氏化工有限公司董事长、田家炳基金会董事会主席。

相关阅读

Copyright© 中国农商行网